蒙古民族的起源与发展

佛学更新时间:2024-04-27 16:22:36

一.蒙古民族的起源与发展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的族源是五世纪时的室韦,其祖先最早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七世纪时西迁到鄂嫩河石勒喀河和克鲁伦河流域。十一十二世纪时,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蒙西高原,并由许多部落组成。蒙古是其中一个部落的名称。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蒙古也由原来的一个部落名称变为整个民族的名称。

蒙古族的发展:

1、1206年,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上各部。铁木真以成吉思汗的称号著称于世。

2、1227年,蒙古灭掉西夏1234年,蒙古灭掉金1253年,蒙古灭掉大理。1260年,迁都燕京,改称大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统一了中国。

3、1368年,.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元朝的统治被推翻。

4、1550年增强了军事力量1581年,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妄图破坏国家统一。1757年,乾隆帝派兵镇压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维护了祖国统一。

二.婆罗门教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婆罗门教的人分为四种,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教等级制度森严,最高为婆罗门,最低为首陀罗。有关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一起来婆罗门教文化看看。

婆罗门教,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前1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所有这些不同的教义与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又都在印度次大陆经历过数百到上千年的繁荣,尽管人们可以笼统地以印度宗教文化来概括它。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

印度最早的文明是公元前30世纪至前15世纪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当时定居在印度河河谷的居民已经使用青铜器皿,大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已有象形文字,并能制作各种造型艺术作品。其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地母神、动植物(特别是牛)、性器官和祖灵的崇拜,浸浴和土葬是重要的宗教仪式。有些出土的画品上还绘有修行者跌坐和冥想等形象,这些宗教信仰和实践与后世印度民间信仰的湿婆崇拜和瑜伽修习等有一定的联系。

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并和当地的主要土着民族──达罗毗荼人进行长期斗争并征服了他们。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以前原是游牧部落。在他们的氏族公社中,父权占统治地位。宗教信仰主要是崇拜人格化了的自然神和祖灵,实行火祭和苏摩祭。孩提成年时须举行入门仪式,才是部落的正式成员。死后实行火葬。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和当地土着民族融合后,逐渐开始过渡到农业社会;形成了吠陀教,崇拜多神,实行烦琐的祭祀。

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2~前185),婆罗门教因佛教与耆那教等的广泛传播曾一度衰落。但孔雀王朝的部将普舍耶密多罗,于公元前180年篡位建立巽伽王朝后,又得到复兴。据记载,普舍密多罗曾举行过两次规模盛大的婆罗门教的祭祀──马祭。继巽伽王朝的伽罗维拉王朝亦信奉婆罗门教,在印度“南北朝”分立时,南方的刹塔瓦汉王朝(前281)及案达罗王朝都奉婆罗门教为国教。他们编纂法典,推行种姓制度,举行大规模的祭祀。

4世纪笈多王朝崛起后,婆罗门教文化空前繁荣。在笈多诸王统治时,编纂了很多经书、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信仰,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甚至、的思想内容,崇拜“三神一体”的梵天、湿婆和毗湿努,并且根据对主神的崇拜创立了各种教派,建立了寺庙等。这样,婆罗门教就完成了向印度教即新婆罗门教的转化。

三.纹身的起源与发展

文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文身机还未出现时,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图案多以兵将、龙虎为主,很多人是在监狱里面做的,因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专门的文身颜料,时间长了颜色会发蓝发青,所以又叫刺青,先秦时代以来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作警示,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现文身和镂身和扎青和点青和雕青等故事,如岳母刺字,《水浒传》中,至少有三个身满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鲁智深和九纹龙史进与浪子燕青,古埃及更利用刺青来画分社会地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红色,类似现代的文唇和文眉等永久性彩妆的美容方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26 huoche7.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