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更新时间:2024-04-27

门票参考
免费参观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1942-1947年)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西二公里处

简介

定襄县抗战时期为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战争年代,全县一百五十七个自然 村就有八十多个挖有地道。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地道战遗址之一,一九八六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所在地定襄县,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

概况

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的西河头村。是抗日战争,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地军民对敌斗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开展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西河头村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战时处于五台山抗日根据地的西线前哨,是扼守晋察冀边区的两大门。解放战争后期,西河头村更是抵御智村、忻县、太原之西面之敌进犯定襄城东解放区的重要屏障和门户。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西河头民兵从1942年开始挖掘地道,初为一般秘密地窖形式,只能藏人,不能作战。后来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比较复杂的隐蔽地道并逐步完善。1947年秋,动员500余人,经40个昼夜。地道全长5公里,南北中3条主干线横东西,纵横交错的52条支线网络全村。其结构分为三层,上层有出入口,出击口,上下翻口、卡口、陷阱、翻板、迷魂阵、暗枪眼、地堡、水井、厨房等,地道与高房工事、祠堂、庙宁、碾盘、矮墙等相互联通,地道口以锅台、牲口槽、神像、夹壁墙等作掩护;中层设有指挥部、休息室、储蓄室等;最下层是武器库、机要室等。整个地道集中运用了当地人民对敌斗争的经验,地道内既安全的各种生活设施,又有便于作战的各种战斗之事,可防火、防烟、防毒,一旦敌人发现并破坏了上层地道,我方仍然可以依托二三层地道坚持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西河头人民和定襄武工队依托地道,与敌开展地道战,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构

西河头地道位于定襄县西河头村,1947年由民兵群众历时40昼夜扩挖修筑而成。自东向西的三条主道总长为5公里,52条支道纵横交错。地道分为三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此外,地道内还有翻口22个,卡口8个,陷阱和迷魂阵各12个,作战枪眼22个,出击口10个,出入口11个,连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处。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地道筑成后武工对和地方民兵与敌人展开灵活的地道战,多次击退国民党阎匪军及地方武装的进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教委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1998年被山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纪念馆

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于2005年对馆内的地面陈列展览进行了一资次自1964年成立以来大规模地扩建改造,新展厅于2006年3月19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放。改造后的展厅面积由原来的60平方米扩展到632.93平方米。面貌一新的展厅内容分为“定襄县——晋察冀地区的两大门”、“地道战——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西河头地道——拱卫解放区的地下长城”、“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开放较早的红色景点”四大部分。在长225.96米的展线和面积达923.89平方米的展览中,共展出图片158幅,各种图表16张,实物122件。整个展览以人为本,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和景观、雕塑、油画等艺术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系统、完整地反映了以西河头为代表的华北人民战争奇观——地道战的创建、发展概况。 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的西河头村,距太原去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忻州至五台山旅游公路北侧仅1公里。其前身为1964年建立的“定襄县西河头外事接待站”,1996年改称现名。该馆占地11735.02平方米,建筑面积1583.15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15名。属自收自支的国家事业单位。馆内现设有办公室、接待部、后勤保卫部等中层管理机构和停车场、旅游饭店、工艺口门市部等接待服务设施。

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三大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之一,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人民防空教育基地和校外综合体验教育实践基地。

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作为融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乐于一体的理想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自1964年开放以来,已接待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万人次的参观,现已成为华北地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由来

1940年,百团大战告捷后,惨败的日寇向晋察冀边区军民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定襄境内的日寇也对西河头、炭窑沟、藏孤台等13个村庄进行了洗劫。为了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抗日军民遵照毛主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思想,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隧道。据统计,从1942年开始至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定襄全县150多个村庄,就有80多个村庄挖了地道,地道总长200公里,构成了一座密如蛛网的地下长城。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生动地记录了晋北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

作用

西河头地道,开挖于1942年,始为简易地道,只能藏人。后根据战争需要,逐步完善,到1947年秋,动员500余人,经40昼夜才挖成了全长五公里的能防水、防烟、防毒,并由三条大干线,五十二条支线所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其结构共构共分三层,内有出入口、出击口、卡口、翻口、陷阱、地堡、明暗枪眼,“迷魂阵”以及指挥部、休息室、储藏室、水井、厨房等战斗和生活设施,是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西河头人民和定襄武工队,依托地道,配合地雷,开展了地道战、地雷战,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前后共经过大小战斗11次,击击伤了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对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5年在地道战纪念馆院内建成起了一座花岗岩大型石雕群像所组成的定襄革命烈士纪念碑,并经过对展厅模型整修,资料文物充实,地道遗址恢复性维修和新增“听抗战故事、看抗战影片、吃抗战饭菜、穿抗战服装”等系列“话抗战,忆当年”的参观教育内容后,重新对外开放。

保护开发

对于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当地旅游文管部门提出了统筹、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实现了革命纪念地与旅游观光区的有效结合。 首先,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强调了其作为德育、国防教育基地的精神弘扬功能。该馆不断因地制宜地改造设施,更新陈列内容,让游客体验当年地道战的实际情形,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其次,着眼于地道战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处理好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围绕地道战遗址的主题功能,提出开发要为保护服务。再次,加强地道战遗址的宣传,提高管理的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加强了与当地旅行社、宾馆的合作,注重游客的需求,调整周边餐饮、服务场所的布局,提高了地道战遗址多重效益的附加值。

毋庸讳言,由于缺乏资金,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后期开发计划远远跟不上游客的需求。据了解,西河头地道全长5公里,开放的大约1000米左右,其他部分至今无力开发。受此影响,西河头地道纪念馆每年的门票收入不到30万元,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户两处遗址每年千万元门票的收入相比,差距悬殊。希望有一天西河头地道遗址也能像河北冉庄、北京焦庄户遗址发挥出红色旅游资源独特的价值与作用。

相关影视

《地道战》

海报

《地道战》 影片类型:战争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彩:黑白

导演 Director:任旭东 Xudong Ren

编剧 Writer:旭东 Xudong Ren、徐国腾、王俊益、潘云山

演员 Actor:

朱龙广 Longguang Zhu .....朱龙广

王炳彧 Bingyu Wang .....高老忠

张勇手 Yongshou Zhang .....赵平原

刘秀杰 Xiujie Liu .....林霞

刘江 Jiang Liu .....汤丙会(伪军)

摄影 Cinematography:杨光远 Guangyuan Yang

制作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 August 1st Film Studio

上映时间:1965年

相关介绍

介绍一

地道战在中国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记载,但近代抗日战争中被我们的先辈发挥到了极致,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国平原地区开始有个别村庄利用地窖来躲避倭寇的扫荡,直至后来发展到地窖相连甚至村村相连,最终用于歼敌。

当然具知不仅仅在而二战是用了地道战,在太平洋战争中倭奴也曾用来抵御过美军对倭国本土的进攻,如硫磺岛战役期间,对美军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在后来的美越战争中越共也曾用过以抵御外敌。可以看出在战争双方装备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可以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的。

介绍二

《易·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管子·霸言》:“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 尹知章 注:“地道,平而无私。”《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冉庄地道

《后汉书·袁绍传》:“绍为地道欲袭操,操辄於内为长壍以拒之。” 北周庾信 《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瓶缶听声,无防於地道;冠绳柴结,不却於云梯。”《水浒传》第一二回:“一日,上皇在内宫闲玩,猛然思想起李师师,就从地道中,和两个小黄门,迳来到他后园中。” 清 昭梿《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时提督马德胜献掘地道计,於城北一里掘入,已及城矣……贼匪自内用水灌之,士卒尽没。”

相关内容

内容一

相传港督府旧址地底有条秘道,连接汇丰银行中环总行及金钟添马舰的海军基地,以方便港督“走佬”。

特区政府档案处的数据也证实该秘道的存在,秘道早于1940年11月兴建,港英政府曾提出将秘道延伸至政府总部地库,但因保安理由最终只连接至下亚厘毕道。秘道的实际用途至今仍是谜,前港督彭定康对此更秘而不宣,仅称知道有个不错的酒窖。

香港多年来有传前港督府有条秘道,这条秘密通道,可直达下亚厘毕道的政府总部、汇丰银行总行、以及当时是驻港英军总部的韦尔斯亲王大厦(即现时的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有传闻更指,地下通道是前港督杨慕琦在日战时兴建,以便把军事用地连接起来,方便与官员沟通,指挥行动。

自特区政府档案处早年向英国国家档案馆取回香港早年被封存30年的信息后,秘道的部分数据得以公开。文件指当年的秘道工程火速进行,在1940年11月底的进度较预期快,翌年4月3日有报章报道指地底信道工程影响前港督府的地基。相关图则显示,秘道以梯级通往地底,再接驳至下亚厘毕道的两个出口。

港府曾于1979年9月6日提出把秘道延伸至政府总部的地库,但基于保安理由而被搁置。翻查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有关下亚厘毕道的斜坡记录,政府曾于1978年3月派员进入信道勘探,信道长约310米,宽道1.2至3.4米不等,高度约2.1米至2.3米,现时通道出口有两道铁门封锁,只能由内向外打开。

内容二

香港电台8日播出的《香港档案·X》,将介绍该秘道。节目监制陈曼仪和陈荣锦表示,曾去信前港督彭定康查询,但回复称未曾留意港督府下有否隧道,只知道有一个不错的酒窖。陈曼仪又希望,香港日后能有档案法,仿效英国做法,在一定年期后公开部分政府资料,以便进行历史研究。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26 huoche7.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